
(题记,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请不要认为我是用这个词牌来填一首词,只不过是借用这个词牌来开始我的讲述。)
我每天都是在当天的晚上,把日历翻到明天的那一页。今天晚上,我照例把日历翻到明天的时候,我忽然注意到,明天是2月14日,中国人最崇尚的外国节日——情人节。那么,我就不妨应时应景地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吧。
我在谈及这个话题时,只能算是一个小字辈。毕竟我涉及这个话题的次数很少,而且经历为零。恰巧今日我重温了一下中学时的语文课本,看到了那些曾经学过的诗词,里面也不乏描写爱这个主题的诗词。可是现在想想,当时老师也只是讲到了其中的大意,以及文学常识。而诗中涉及爱的内涵却总是欲言又止。今天我又重新拿起这些,不免就让我有了感慨。

我们的先人就非常懂得要用心来表达对一个人的爱慕之情。《诗经》的第一篇《关雎》就这样写到“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参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。”看看这位痴情的主人公啊,他用尽了一切方法,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心愿——与他的意中人长相厮守。说到这里又不免让我想到了那段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这个故事不仅给了我们心灵上的震撼,更体现了对爱的忠贞,用这份忠贞来浇灌爱情之花。
爱是为了让两个人在一起,但是也不乏一些让我们现在看来是有些遗憾的话题。
唐人崔护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——《题都城南庄》。诗是这样写的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 这是崔护在进京赶考未中的时候来到了长安郊外的南庄,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位让他一见倾心的姑娘,虽然是初次见面,但双方彼此互生爱意。不成想来年崔护再访南庄的时候,迎接他的只有那笑迎春风的桃花了。我想此时此刻的崔护心情定是颇为不静。因为见不到自己心仪的对象,却只看到那盛开的桃花,也只能“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”了。不过我想他们定然有重逢的那天,因为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
李商隐《无题》诗中有这样两句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多么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啊,即便是春蚕也要到丝吐绝才能停止,即便是蜡烛,也要流尽最后一滴蜡油才能熄灭。委婉的语句却表达出诗人的那一份对爱的虔诚。这是多么令人可敬的啊。
宋人秦少游也写过一篇名曰《鹊桥仙》的词内容是这样的:“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 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”每次我读到这篇的时候,总是会忍不住多读上几遍那最后的两句,这两句道出了爱的真谛。无论你们相隔多远,爱定能穿越地缘的阻隔,它能够跋山涉水,也不畏艰难险阻,因为它是一种神圣的力量,它是一座心桥。无论你们在什么时候,只要是彼此互相惦念,那么爱就会无时无刻地出现在你的身边,用它的力量温暖你的心田。

写到这,就不能绕过一位诗人了,这就是唐代的李之仪。他的那首《卜算子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,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。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。 此水几时休,此恨何时已。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。”温婉含蓄的句中却是字字都写出了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。“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。”只要是心与心能够交融,那么一切就都不再是阻隔的理由了。
说了这么多,我想也是应该总结的时候了。今天看了这些诗词,让我对爱这个字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——用心。我们来看看“爱”这个字的繁体写法吧。它的繁体是“愛”。我们可以看到,中间的是一个心字。为什么要把心字放在中间呢?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是一株需要我们用心来培育的花。心就是最好的养分。在这样一个日子里,我想斗胆地向这些热恋的人们说一句:“朋友不要只是看重这个日子,更要让这个日子过得更加的有内涵,不要只是为了追风而做,要用我们的心来做。”
农历己丑年丙寅月庚寅日
西元2009年2月14日
于家中
